購買家用醫療器械要注意6個方面
1.在醫生指導下購用。消費者在購買醫療器械前,須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,弄清其作用機理、適用范圍、使用方法、注意事項、禁忌證等,并結合醫生的建議和自身情況選擇產品。
2.查看產品證照。所有醫療器械(包括進口醫療器械)都必須取得《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》方可銷售。醫療器械包裝、說明書上印有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證號、產品注冊證號。沒有生產許可證號和產品注冊證號的,要么不屬于醫療器械產品,要么是假冒產品。消費者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進行數據查詢,以辨真偽。
3.查看產品分類。我國實行醫療器械分類管理制度,醫療器械只有第一類、第二類、第三類3個類別,類別越高意味著產品風險程度越高。產品注冊文號“第”字后的第一位數字代表了該產品的分類。例如:“國食藥監械(準)字2013第3××××××號”,即屬于第三類器械。第三類器械為高風險產品,使用要求嚴格,不宜自行購用。
4.查看經營者資質。消費者要到正規藥店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購買,在購買時要查看商家是否具有《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》、《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》、營業執照等合法資質證明文件,并考察其售后服務是否有保障。對于流動銷售、臨時設攤銷售的產品,要慎重購買,以免上當受騙。
5.不要輕信推銷人員的宣傳。醫療器械的適用范圍是經過監管部門嚴格認證的,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查看正式的產品說明書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商家存在不按照批準的適用范圍宣傳,任意夸大產品療效,甚至宣稱“療效神奇”、“包醫百病”等不法行為,當遇到這種情況時,消費者要當心。另外,健身器材和一些帶有“保健”功能的衣服、帽子、鞋、襪、手鐲、耳環等,并不是醫療器械。它們不具有治療功能,且未經過臨床驗證,只是普通商品。
6.繳費后索取發票。消費者在購買醫療器械時一定要索取購物發票,以便維權。